教师简介:出生于1978年8月,先后获得“湖北省特殊教育学科优秀教师”,“黄冈市骨干教师”,“黄冈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罗田名师”,“罗田县优秀实验教师”等称号,执教的《交通工具》、《呼救》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多篇论文获得省级奖励,制作的课件多次获得省级奖项,获得全市音乐教师技能比赛二等奖。
在乡村教育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相对特殊的孩子,他们如同生长在贫瘠的土壤里的花骨朵儿,根茎瘦弱,生命力却很顽强,一滴雨露、一缕光辉便能让它们焕发光彩,忘我地绽放。他们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与其他同龄孩子一样渴望知识,一样向往山川星辰和大海。正是像丁老师这样的一群特校教师,带给了他们光亮,教会他们如何突破生理上的障碍,追逐心灵上的快乐与自由!
最大的体会就是爱和耐心
丁丽娟老师于2009年进入罗田县特殊教育学校担任智力障碍班级的音乐老师,至今为止,已经带着音乐陪伴了这些孩子十一个春秋了。当问及老师当年为何会选择这样一所比较特殊的学校任教时,丁丽娟老师这样回答:“我在此之前是在三里畈小学工作,后来因为家庭原因搬到了罗田县,适逢罗田特殊教育学校要招音乐老师,我就去应聘了。”这一教就是十一年。
谈及这十一年的教学岁月,丁丽娟老师最大的体会就是爱和耐心。“智力障碍儿童,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差于同龄人,同样一件事,往往需要老师反反复复地教,我可能这一节课一点点教他们唱‘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你为什么背着小书包’,下一节课还在教这几句,下周、下下周我还在教这几句,简单的几句歌词,对他们而言就是很难,而这个过程对于老师来说是有点枯燥单调的。还有聋哑学生,他们听不到音乐,没有节奏,在上舞蹈课时,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教他们学会一个动作。除了上课存在困难,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比如他们没有很好的卫生习惯,家长也不太重视,往往是我们老师自备毛巾呀、脸盆呀、肥皂呀,在上课之前帮他们洗脸擦手,收拾得干干净净。”
特殊教育学校与其他普通乡村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一样存在短板,但是特殊教育因其特殊性,也存在着自己特有的难点。在这样一所特殊的乡村学校任职,丁丽娟老师已经坚守了十一年,在这段漫漫时光里,她也曾有过想要放弃的瞬间,“我刚到这所学校时,看到一些场景,尤其是有的孩子的一些卫生习惯,是真的难以适应,那时候我是真的有过想离开的念头”。听丁丽娟老师的讲述,能感受到那个时候老师的无奈和迷茫,但是丁老师并没有放弃,当问到老师是以何种信念坚持下来的时候,丁丽娟老师的话语让人动容:“如果每个老师都怕困难,那这些孩子该怎么办呢?即便是有缺陷,他们也是爸妈的心头肉,他们的家长对他们也还是有所期待的!而且这些孩子也是非常纯真的,每次我进学校,他们都会热情地喊‘老师好’,还会抢着给我拿包,每每看到这些孩子脸上纯真的笑容,我觉得很幸福!所以我决定留在这儿,用自己的爱作他们隐形的翅膀,尽量让他们不成为家庭的负担、社会的负担”。正是因为丁丽娟老师这些特校教师的坚守和爱,为这些孩子带来了希望和快乐!
最大的骄傲就是让孩子们快乐
丁丽娟老师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老师,她用音乐和孩子们沟通,用音乐感染和影响着这些孩子。“我觉得音乐对这些学生的成长最大的影响就是让他们快乐。当我教学生时,有的学生不会学,也不会唱,但是他们也会随着音乐而手舞足蹈。有的学生是很胆小的,但是在音乐里他们会慢慢打开心扉,一点点变得自信和开朗起来”。音乐是不受局限的,这些孩子在音乐里能打开世界的另一扇大门,作为他们的音乐老师,丁丽娟老师感到很满足很幸福。“当我看到这些聋哑孩子在舞台上自信地、优美地舞蹈,在校园里听到智力障碍的学生在高兴地时候唱着我教给他们的歌曲,天天盼望着上音乐课的时候,我打从内心深处觉得很满足、很幸福!我觉得我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老师,让我的学生快乐自信地生活就是我最大的骄傲!”
持之以恒做好本职就是名师
丁丽娟老师在进入学校时花费很长时间来适应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式,在这条比较艰苦的教学之路上,有两个人对丁丽娟老师有着深远影响。一位是以前主管罗田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的朱敏校长,“我初次来到这所学校时,看到朱校长带着聋哑学生排练节目,她用娴熟的手语和这些学生交流,虽然没有声音,但是她的手在翩翩起舞,好像会说话,学生们也随着她的手语整齐划一地排练。她教会我如何和聋哑学生交流,让他们更好地感受音乐,感受节奏,表达舞蹈情绪”。另一位是最美乡村教师贺俊丽老师,“贺老师在工作上非常认真负责,她总是积极主动地、很耐心、很热情地帮助我”。丁丽娟老师一点点学习那些优秀老师身上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和精神也在老师们之间传承。作为一名教师,丁丽娟老师对于“名师”二字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我觉得‘名师’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在精神上给人引领,在工作上给人做出表率,能够让自己的学生成为更好的人”。反观丁丽娟老师的教学岁月,她也是一直这样要求着自己。
“特殊教育的目的,就是把这群特殊的孩子培养成身残志坚、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我们的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需求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教育基础还很薄弱,办学条件差、质量低,远不能满足广大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需求。作为薄弱的特殊教育群体中的一员,我希望宏德基金会以后能多多关注我们的特殊孩子,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平台,交流平台,建设功能齐全的残疾儿童康复室,加大山区特校教师与特教事业发达地区之间的专业交流培训,给孩子们插上希望的翅膀,越飞越高!”丁丽娟老师在访谈最后也对宏德基金会未来在乡村特殊教育领域表达了如上期待。
“德泽四方”,宏德公益基金会希望以己之力,让这些儿童能享受到公平的教学条件,获得自由快乐的成长。同时也希望通过宏德公益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些需要帮助的特殊儿童,了解这些默默奉献的乡村特校教师!
Copyright ©深圳市宏德公益基金会 - 2023
BACK TO TOP